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晚會,而今年3·15晚會的主題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費”,聚焦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互聯網消費等領域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曝光行業內幕和消費“潛規則”。
這一次消費維權可能會圍繞哪些領域展開?各大公司都緊張的不行,年復一年,能被稱得上是萬眾期待的,除了“春晚”,恐怕就是“3·15” 晚會了。現在的3·15,更像是一場對中國商業公司的一場集體大考。
而今天的央視315晚會,點名了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消息出來之后,股價直接崩盤。
今年3·15主要曝光了這些問題:
1、醫療垃圾的黑色產業
2、危險的辣條
3、“化妝”的土雞蛋
4、缺德的智能騷擾電話
5、資質證書豈能如此掛靠
6、不衛生的衛生用品
7、售后服務套路多明修暗騙躲不過
8、電子煙真的健康嗎
9、銀行卡閃付功能存盜刷隱患
10、網貸黑幕
今天基金君就帶大家看看央視315曝光的黑幕背后,有哪些涉及到了上市公司,哪些投資的坑不要踩。
1、藍色光標、科大訊飛為央視曝光智能騷擾電話涉案企業璧合科技股東
央視315曝光了以機器人尋呼系統撥打騷擾電話的中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易龍芯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秒嘀科技等。
利用黑科技探針盒子自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電話、收入及其他個人信息,從而進一步進行騷擾電話。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相關企業均為高新企業,融資金額動輒逾千萬。其中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三板上市,股東中有著名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
來看看具體咋回事。
在國家加大整治騷擾電話的形勢下,為什么我們還會接到各種各樣的騷擾電話呢?這些電話又是誰撥打的呢?
原來這里是在用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以前人工外呼的傳統撥打方式已經被逐步淘汰了。
電話里機器人的語音可以做到跟人工客服一模一樣。我們平時接到的騷擾電話,很多都是這種智能機器人撥打出來的。
為了提高騷擾電話的吸引力,公司特意配備了專業的錄音棚,模仿多種人的聲音。
為了逃避監管,一些機器人研發公司可謂挖空心思。
中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王經理稱,這個叫硬件透傳。實際打出去的號碼不是你提供給我的號碼,我只是把它顯示成你給我的號碼,就是我們把它給改了。
如此一來,撥打騷擾電話,就算被用戶投訴,監管部門也無據可查。
用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加上逃避監管的特殊方法,一些外呼公司的外呼量大幅增加,如何獲取更多號碼資源呢?
凌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一個機器人,一天打1000多個電話,我每天要找這么多電話,多難找啊,我得從其它地方搞到。
一個更加神奇的事情,業務人員在手機上經過簡單操作,就可以給門店附近的手機用戶直接撥打騷擾電話。
這個業務員是如何獲取到周圍人的手機電話呢?原來“秘密”就藏在這個小小的盒子里。這是由聲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探針盒子”,聲牙公司的李經理告訴記者,當用戶手機無線局域網處于打開狀態時,會向周圍發出尋找無線網絡的信號,“探針盒子”發現這個信號后,就能迅速識別出用戶手機的MAC地址。
聲牙科技有限公司 李經理:采集到手機里面的MAC地址,轉換成IMEI號,再轉換成手機號碼。
李經理詳細解釋,他們公司有全國6億用戶的信息資料。包括用戶手機號等各種信息,只要將搜到的MAC地址和公司系統后臺大數據進行匹配,就可以轉換出用戶的手機號碼。
搜集附近用戶手機號碼、撥打騷擾電話,是“探針盒子”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公司都推出了類似產品。璧合科技的“招財喵”,智子信息科技的“智子盒子”,不僅可以收集用戶手機號碼,甚至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
電視畫面顯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譚經理表示,“年齡、性別,使用的設備是什么,平時上網搜索的關鍵詞,常用的App我們也知道。”
那么,這些盒子背后如此海量的數據從哪里來呢?從業者告訴記者,這些大數據,主要來源于用戶手機上所安裝的一些軟件。
至于這些盒子背后海量數據從哪而來?譚經理說,大數據主要來源于用戶手機上安裝的軟件。“現在我們在安裝軟件的時候,其實首先第一步需要我們填用戶服務條例,必須點擊同意,安裝好了以后要求開權限,是否訪問用戶通訊錄,訪問手機文件夾,電話記錄,短信,允許之后才可以使用軟件,然后通過你使用軟件適合,所產生的用戶數據,可以用于商業營銷用途的。”
為了能正常使用APP,用戶只能同意被獲取個人號碼等信息,然而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個人信息卻變成了一些企業的牟利工具,被房地產、貸款、教育培訓等第三方公司,用作撥打騷擾電話等商業營銷用途。
為了獲取更多用戶個人信息,一些公司將這個小小的盒子放在了商場、超市、便利店、寫字樓等地,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搜集個人信息。
“探針盒子”搜集信息,大數據提供支持,智能機器人外呼,我們的個人信息就這樣被肆無忌憚地搜集著,我們的生活就這樣被無奈地騷擾著。
探針盒子、釣魚短信、APP下載,這可真是高科技、大數據、智能化時代的煩惱啊!這些漏洞看似都只能盜取一些信息碎片,但經過大數據精準匹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會暴露無遺。那些非法竊取、販賣信息的公司從中賺到了他們的利潤,卻讓我們淪為了各種騷擾電話輪番轟炸的對象。
數據顯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創立于北京,2015年8月31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是國內第一家登陸新三板的效果廣告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互聯網廣告的投放服務,兼營SAAS軟件業務。
資料顯示,北京藍色光標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58,藍色光標)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9.79%;此外該公司股東還包括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002230),持股3.66%。
2、融360等網貸被曝光
股價瞬間崩盤
3·15晚會還點名融360等“網貸砍頭息”,報道中董女士當初只是貸款7000元,砍頭息、逾期費用3個月滾到50萬。
三個月前,家住長春的董女士的店鋪周轉出現問題。正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接到了一個推銷貸款的電話。對方稱,在他們的APP平臺貸款,利率只有每個月0.6%,董女士動心了。按照要求,她填寫了自己的各種信息,令人奇怪的是還要驗證手機運營商。
按照對方的要求,董女士上傳了自己的個人信息,借了1500元錢,讓董女士詫異的是,到賬只有1050元。少了的450元被當做綜合費用扣除了,而借款必須在第7天還上,實際借款周期只有6天。
就在借款成功的當天,董女士又陸續接到了其他推銷貸款的電話,一天之內,她一共借了7000元錢。借款時,這些APP都以各種名目扣除了借款金額的30%,業內俗稱“砍頭息”。7天時間很快過去了,到了還款那天,董女士才發現,她借的7000元錢還不上了,只得從其他的貸款APP去申請新的貸款還舊賬。沒想到這就是她噩夢的開始。
要還7000元,6天后,要借10000元,要還10000元,6天后要借14000元,一個月下來,最初的7000元的債務就滾到了40000元。
可怕的并不止是砍頭息,董女士發現,那些還不上的貸款產生的逾期費用也接二連三冒了出來,每一天的額度竟高達本金的5%到10%。
就這樣,董女士不斷地去尋找新的APP去借款,拆東墻補西墻。起初7000元的債務短短三個月就滾到了50多萬元。
受害人董女士稱,催收員就跟我說了,你知道(驗證)你的手機運營商是干什么用的嗎?就是讀取你們的通話記錄詳單,包括你的通訊錄。
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侮辱性的催收電話變本加厲地不停騷擾,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董女士徹底絕望了,她甚至給丈夫寫好了遺書。
另一位女士也有類似的經歷,甚至有平臺打來催收電話表示,你長得好看的話,還可以出賣自己(的身體),把錢還了就從良了。
這類小額網貸被網友稱作“714高炮”,“714”是指貸款周期一般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額的“砍頭息”及“逾期費用”。
央視報道稱,“714高炮”軟件有人運營,還有人在不遺余力地推廣。融360自稱是“中國領先的移動金融智選平臺”,也入駐著大量的小額貸款商戶,其中包括上述受害人貸過款的“酷卡”和“貸上錢”等。融360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為商戶推薦客戶,每成功放出一筆貸款,他們就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融360發布聲明稱,關注到央視315晚會關于“714高炮”的報道,我們對該事件導致的不良影響,向消費者表示誠摯的歉意。作為金融產品平臺,我們對融360平臺上的二十多萬種金融產品負有監督職責。我們正在緊急召開會議,就315暴露的問題,進行內部調查和整改。
另外,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其中被曝光的一款App任性貸主體公司為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注冊資本40億人民幣,為蘇寧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對此,蘇寧向新回應表示,關于央視315任性貸,非蘇寧金融產品,“蘇寧金融任性貸無獨立APP,央視曝光的廈門融云智創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任性貸是山寨產品。”
此次315,央視還點名融360、蛋花花、速貸寶、向錢貸、快易借、閃到、天天花、皮皮花、輕松花、小肥羊、機有米、錢太太、金蟬錢包、復星寶、節氣貓、掌上應急、小米袋子、信鴿錢包、金葫蘆、幸運草、宇宙白卡、零時口袋、喵喵貸等現金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