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正式生效,其中網絡支付實名制是重點。《華夏時報》記者在政策落地前夕就實名制的完成情況向各家機構進行了詢問,大多數機構稱,不便對實名制的完成比例進行回應。
一位要求匿名的支付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實名制現在各家都在積極推進中,因為各類賬戶的比例可能會影響到后面機構“分類評級”的結果。但目前來看,“I類賬戶的要求很容易達到,但II類和III類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較多,各家的進展也不如想象中快”。
實名制完成幾何?
根據去年底發布的《管理辦法》,個人網絡支付賬戶會分為三類:I類賬戶主要適用于小額支付,這類賬戶余額支付累計限額1000元;II類賬戶可以日常消費、轉賬、購物、繳水電氣費等,但一年不能超過10萬元;III類賬戶可以進行大額的理財,賬戶余額支付年累計限額20萬。
三類賬戶分別需要一、三、五重實名驗證,實名認證渠道包括身份信息認證、銀行卡信息認證、電信認證、學歷認證等渠道。對于目前實名制的完成情況,一家位于北京的支付機構負責人回應稱,該機構的實名制實際已達94.8%,現場抽查達89.9%,對接的驗證渠道包括公安、工商、銀行、銀聯、運營商和其他三方的多種渠道。
支付寶在6月30日的回應中表示,其實名用戶已經超過4.5億,本次受到新規影響的用戶只是少數。但這些用戶將不能接收來自他人的轉賬、打賞和紅包,賬戶的余額支付也會受限。
騰訊方面也并未直接回應目前實名制完成的比例,僅稱,對于實名認證未達標的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QQ錢包時,系統會有針對性地提示和引導,幫助用戶實名認證。而如果用戶還沒有實名驗證,根據賬戶類型不同,部分支付可能會受到限制。對方表示,“微信支付和QQ錢包通過各種渠道號召用戶盡快完成實名認證。”
實名制認證,一方面需要用戶完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需要機構通過外部渠道對資料進行驗證。支付寶則表示,對于其用戶而言,用支付寶繳水電煤費用、有線電視費、買火車票、買機票、買保險、開通芝麻信用等場景的使用,都屬于“外部驗證渠道”。大多數用戶都可以通過這些支付場景來實現身份信息驗證。
與支付寶及財付通不同,對于一些主要面向B端商戶的支付機構來說,個人賬戶的實名認證還需要有商戶的配合。另一家不愿透露供職單位的人士解釋,“比如P2P平臺或消費金融公司等,我們沒辦法直接與個人客戶溝通,就需要商戶協助。但不同行業甚至不同商戶也都有各自情況,現在也是在逐步地去推。”
對此,連連支付方面也回應,之前僅提供的是支付通道服務,并不含有用戶賬戶業務。但現在支付賬戶的產品也在開發之中,對這些賬戶將完全按照管理辦法來做實名認證,針對不同的賬戶等級實行不同的校驗要求。
在此次新規的實施中,監管是否有明確的達標要求?上述位于北京的某支付機構負責人回應,“監管層對實名制要堅決持續推進,合作業務方面,對金融類業務,要求三方支付機構要慎重合作。”
對于大多數個人用戶,支付寶方面同時提示,本次新規影響的只是余額支付的額度,如果用戶通過銀行卡快捷支付、網銀、螞蟻花唄等其他方式進行支付的話,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