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發布,4月19日1時10分在北京房山區 (北緯39.91度、東經115.75度)發生了2.7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此次地震發生地位于房山區大安山鄉,經北京市地震局核實,此次地震屬非天然地震。等等,非天然狀態下也能發生地震?別不信,事實上就是如此,并且非天然地震還有好幾個種類。
此“地震”非彼地震
最近接連發生的地震讓很多人揪心,截止4月19日,在過去近一個半月間,全球先后發生了5次7級以上的地震(3月2日蘇門答臘7.8級、4月10日阿富汗7.1級、4月13日緬甸7.2級、4月16日日本九州7.3級、4月17日厄瓜多爾7.5級),尤其從4月10日起8天內更是連續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
4月19日,發生在北京房山的地震更是把很多人、尤其是在首都工作和生活的人嚇了一大跳。全球進入震動模式了?很多人予以了這樣的擔憂。但是在地震學界看來,這樣的擔憂并沒有太多的道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認為,當前全球強震連發態勢對我國大陸的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的短期預測意義,社會公眾不要過度擔心。
而此次房山發生的地震,目前已經被確認并不是完全自然狀態下的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研究員表示,這肯定不是構造地震,即不是一個由于地殼(或巖石圈,少數發生在地殼以下的巖石圈上地幔部位)發生斷層而引起的地震,而是屬于淺層地震。“淺層地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為采礦引起的地表塌陷導致的地震,或者是降雨長期腐蝕易溶巖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坍塌造成了地震。”蔣海昆說到。
震源深度0公里是什么鬼?
此次房山地震發生地位于房山區大安山鄉,經北京市地震局核實,此次地震屬非天然地震,其是京煤集團昊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礦一座廢舊礦道垮塌引發的礦震。
根據國家地震臺網官微解釋,非天然地震如爆破、塌陷、礦震、核試驗等,由于發生在地表淺層附近,在速報時均按0公里處理。房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地震發生地是一家企業所在地,“非天然地震”的具體情況和原因他們正在核實。
非天然地震都有哪些種類?
非天然狀態下也能發生地震?別不信,事實上就是如此,并且非天然地震還有好幾個種類。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一些主要的非自然狀態發生的地震。
1. 礦震
所謂礦震,是采礦誘發地震的簡稱,亦稱之為礦山地震。中國地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礦震的發生原因是礦區開采人為地改變了原本穩定的地質結構,導致礦區受力不均引發地震,或者在日后垮塌發生地震。
例如2012年6月23日9時38分53秒,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緯度:38.43°,經度:109.73°)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為0千米。后來榆林市地震辦表示,這次地震的原因初步確認為煤礦采空區塌陷。此外,2015年12月25日,山東平邑縣發生一石膏礦垮塌事故,也引發4.0級的塌陷地震。
一般而言,引起礦山開采誘發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礦區開采直接引起崩塌、冒落、瓦斯突出導致的小型地震;二是開采后留下的采空區在一定條件下誘發地震,本次房山地震就屬于此類。
許紹燮表示,礦震一般震級都很小,就地質方面而言,破壞作用都比較有限。但是在一些地下礦場豐富的區域,礦震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威脅。尤其我國陜北、山西等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很多地方持續多年大規模的地下采煤形成了大面積的采空區,并且不少采空區上面依然是居民聚集區,這些地方如果發生礦震,盡管地震級別不大,但是往往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礦震礦震
2. 水庫誘發地震
水庫誘發地震是指因水庫蓄水而誘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范圍內發生的地震。其中巖溶塌陷型水庫誘發地震最常見,多為弱震或中強震。我國在巖溶地區的大型水庫有8個,其中4個誘發了地震。另外一種是斷層破裂型水庫誘發地震,其發生的概率雖然較低,但有可能誘發中強震或強震。我國的新豐江水庫和印度的柯依納水庫所誘發的地震都屬于這種類型。
宜昌地震臺臺長黃仲告訴記者,新豐江水庫是世界上第一座經受六級地震考驗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壩。1962年3月19日,新豐江大壩附近發生6.1級地震,震中離大壩僅1.1 公里,震中烈度高達Ⅷ度,這次地震使剛按Ⅷ度加固的大壩出現了長達82米的水平貫穿性裂縫,發電機組和開關站均受損壞而停止運轉。此后,中小地震接連發生,頻度很高。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又決定按Ⅹ度對大壩在前期小震加固的基礎上進行第2 次加固,付出了很高的經濟代價。
三峽大壩建成以后,三峽庫區已經出現了多次水庫誘發地震。事實上,為了監測蓄水以后出現的水庫誘發中小型地震,1997年,三峽工程專門建設了三峽地震監測臺網,截止2014年底已經有20多個監測點。黃仲說,他們的監測數據和三峽地震監測臺網的監測數據在湖北省地震局匯總,就能夠為庫區震情的監測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
不過水庫誘發地震也不必過于擔憂,截止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水庫誘發地震的震級小于里氏5級,約占總數的80%以上;較強的水庫誘發地震不到總數的20%。迄今為止,也只有兩例水庫誘發地震對大壩局部地段造成損害,一個是我國的新豐江水庫,一個是印度的柯依納水庫(1967年該水庫誘發了里氏6.5級地震),不過經抗震加固后,至今這兩個水庫都在安全運行。也就是說,迄今為止,世界上尚未發生因水庫誘發地震而使大壩失事的實例。
新豐江水庫新豐江水庫
3. 核爆等爆破性地震
核爆等爆破性地震是典型的人工制造的地震,其中以核爆地震的威脅最大。自從人類掌握了核爆技術,就具備了利用核爆來產生地震、形成地震波的能力。甚至還有傳言,前蘇聯和美國都有利用核爆研究地震武器的計劃,其中前蘇聯的地震武器研究尤為令人關注。
因為地震的隱蔽性和破壞性,蘇聯高層在1987年下達第1384-345號命令,正式展開地震武器的研究,地點設在阿塞拜疆的巴庫地震研究所,該計劃代號“水星”,這和美國最初的載人航天計劃同名。當時,他們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數據,如一枚1萬噸級的核彈如果在諸如斷裂帶等特定區域地下爆炸之后可引發5.3級地震,這遠遠大于其釋放的能量;而如果是10萬噸級那么這一數字將會提高到難以想象的6.1級。1990年該計劃進入實際試驗階段,科學家將接收中心和3個數字系統測控臺同地下核裝置安放在一起,構成簡單的地震武器系統,但是之后由于蘇聯迅速解體,計劃就無疾而終了。
盡管截止目前,地震武器依舊還是傳說,但是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和識別地下核試驗,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方法,可用來幫助國際社會監視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執行情況。
該我出場了該我出場了
最近幾年,朝鮮持續進行地下核試驗,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得到了確認。據中國地震網公布,2013年2月12日10時57分在朝鮮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公里。地震位置在北緯41.3度,東經129.0度,這里正是國際社會一直高度關注的朝鮮核試驗場——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2016年01月06日09時30分在朝鮮北緯41.3度、東經129.1度又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國內外分析普遍認為,朝鮮極有可能又進行了一次核試驗。當然,由于朝鮮的地下核試驗選址毗鄰我國,盡管震級一般都不大,但也給我國東北地區帶來了地震破壞及核輻射的威脅。
不過說到本次的房山地震,由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位于房山,一些異想天開的網友就將這次地震與核試驗聯系起來,這的確是聯想過于豐富了,目前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了這樣的實驗。況且,本次地震事發地離天安門不到100公里,就是有天大的膽子,無論是誰也不敢在這里進行這樣的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