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聽政于民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從古代的采詩到今天的網絡,雖然形式在變,但內核依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小小的網線架起了政府和群眾的溝通渠道,使民意上達更加通暢和迅捷。
作為一座因漕運而興的北方城市,天津以其獨特的“治網、管網、興網”理念成為了網信工作創新發展的成功范例。從聽民意到傳民聲,從網信工作的單一“傳聲筒”到集時政、經濟、文化等內容于一體的政務類新媒體,經過天津市委網信辦的不斷創新實踐,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網信天津”譜出了一首干部群眾的“連心曲”,繪下了一幅政聲民意的“同心圓”。
一年“漲粉”五倍:“華麗轉身”政務類媒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推進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和互聯網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網絡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各地各部門銳意創新、多措并舉,開創了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新局面,推動網信事業不斷踏浪前行。
天津市委網信辦網評社會處處長張煒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2016年1月“網信天津”剛剛注冊時,推送的內容多為網信相關工作。隨著網信事業的發展,2017年10月, “網信天津”也進行了改革,由單一的網信工作發布平臺“華麗轉身”成為綜合性的政務類新媒體。
“現在我們公眾號的粉絲已經超過了2.2萬人,而一年前只有4千多人。以前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人員關注我們,在近一年中普通網民的數量在快速增加。”張煒說。
隨著公眾關注度不斷提升,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也要跟上網友的需求。張煒告訴記者,目前公眾號一天推送三次,上午的第一組以時政類為主,下午的第二組為網信工作相關稿件,晚上的第三組為綜合類文章。自今年1月起,負責公眾號的人員從1個人增至4個人,通過文字、圖解、H5、短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拓展原創種類,增加原創數量。
同時,針對部分輿情突發事件,“網信天津”向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資深記者約稿正面發聲回應,包括對經濟的深度分析稿件和科普類解讀文章等,有效地引導了網絡輿論。
聽民意、傳民聲:搭建政民溝通橋梁
“孟夏津城、楊柳堆煙,海風勁吹、大潮奔涌。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再次‘花落’津沽大地、結出智慧碩果……”這是正在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網信天津”在“津門里巷”欄目中推出的文章《“智”慧津城 無所不“能”——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巡禮》片段。優美雋永的行文,精辟犀利的見解,是這個欄目的獨到之處。
“為了弘揚網絡正能量,清朗網絡空間,我們在‘網信天津’里開辟了‘津門里巷’這一欄目。‘里’和道理的‘理’字同音,體現出這一欄目的內容主要與網絡評論相關。”張煒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津門里巷”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聚焦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理論前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等主題,鼓勵全市的學生、退休干部、在職基層干部和廣大網民積極創作投稿。
“很多網民對時事特別關心,我們希望他們通過這樣的平臺,有一個表達自己觀點和思考的渠道,將自己的想法集結成文,用樸實易懂的‘網言網語’,向政府和社會傳達民眾對于時政的真實觀點,同時也起到了向上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張煒表示。
記者了解到,自推出一年以來,“津門里巷”欄目已經推送了來自網民們的精美文章近三百篇。自今年1月起,公眾號還面向公眾推出了“四海聲評”網評大賽,每周根據時政熱點設置一個小主題,鼓勵網民積極投稿。“我們設置了月度優秀稿件和年度十大優秀稿件等獎項。網友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也并不是在乎獎勵,只是需要有一個平臺來發聲。”張煒表示,這一嘗試的收效甚佳,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其中。
一百多年來,東西方文化在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短兵相接”,上演了無數的精彩傳奇。為此,“網信天津”專門開辟了以歷史、文化、藝術為主要內容的“網信文化”欄目,每周推送一期,以圖片、文字、中英文對照等方式講述這座城市里發生的變遷。繁華喧鬧的五大道、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小洋樓、見證天津工業騰飛的舊機床……泛黃的歷史在這里變得鮮活動人,書寫出了津城的渾厚底蘊和無限魅力。張煒向記者表示,“網信文化”目前已經成為公眾號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不少文章成了網友們爭相轉發的“爆款熱文”。
此外,“網信天津”的固定欄目還有宣傳網絡公益的“愛心e街區”、提升網民素養的“中國好網民”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網絡中國節”等。“我們以接地氣、講故事的方式把內容做得更有吸引力,這樣公眾號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張煒說。
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多平臺唱響好聲音
“傳遞指尖正能量,唱響天津好聲音。”正如公眾號介紹中所言,“網信天津”將傳遞正能量的腳步從微信邁向了其他新媒體平臺,帶領全市網信系統政務新媒體矩陣合唱了一曲“津門”好聲音。
據了解,目前“網信天津”跨平臺入駐了百度號、人民號、大風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內容以公眾號原發文章為主,有力地擴大了影響力。“此外,我們還入駐了喜馬拉雅,名為‘網聽天津’。”張煒告訴記者,每個平臺賬號的關注量都在穩步提升。
做好政務類新媒體也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在眾多省級網信部門中,天津市委網信辦做了首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在抖音上開通了官方賬號,通過航拍和隨手拍等方式,發布關于天津的旅游文化、市容市貌、重大活動等短視頻。
張煒介紹,在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網信天津”在抖音上以“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為話題,推出了“隨手拍”抖音挑戰賽,網民可以拍一段和人工智能有關的視頻上傳至話題。“很多視頻都是市民在智能大會舉辦場館內參觀的時候拍的,兩天觀看量就達到了480多萬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在“網信天津”之外,為了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政務新媒體宣傳集群優勢,2017年,天津16個區級網信賬號也集體入駐了微信、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通過打造網信新媒體矩陣,全市網信系統的好聲音在掌中實現了同頻共振。
“宣傳越新穎,網民越愛看。作為政務類新媒體,我們不斷拓展思路和視野,將宣傳方式、手段多樣化,力求貼近網民。”張煒認為,人工智能的大潮已至,政務類新媒體也應融入其中,積極探索智慧政務的實踐途徑。他表示,在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網信天津”將努力推廣天津在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果,為“天津智港”的建設貢獻政務類新媒體的一份力量。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