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地微信公眾號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會多多少少考慮要不要做的一個項目,但是大部分微信公眾號尤其是當地的微信公眾號其實都是三天新鮮,堅持不了太久就去做別的項目與業務了。老九本身也運營過幾個本地的微信公眾號,當時各種原因確實沒有運營起來,又認真翻閱看了別的同行做的非常優秀的公眾號大大小小也看過的有幾百個了。總結出來三點本地微信公眾號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一:缺少用戶思維
大部分本地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其實是缺少用戶思維的,什么是用戶思維?舉個簡單例子。用戶為什么一定要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你的微信公眾號能給用戶提供什么樣的信息?
大部分微信公眾號的文案都是屬于自HI型的文案,告訴別人你們又跟哪些商家合作了提供了哪些優惠信息。本地公司又做了哪些商業活動,哪個地產樓盤開盤了之類的信息。這類信息可以發嗎?當然需要發,但是不能作為你的主推,吃喝玩樂在一個地區一定是有一個局限性的,就拿武漢舉例子,你發布一個漢口的優惠信息,蔡甸的人跑過去吃是不是瘋了?偶爾會有那么幾個人開車幾公里吃一碗面條畢竟是少數,在每天發布信息的時候要認真思考發什么內容是用戶需要的或者能堅持看完的。
實用第一,大部分本地微信公眾號其實都有一個盲區,忽略了一個比較實用的盲區。叫替政府做推廣,尤其是微信公眾號一鍵辦事的作用。
什么意思呢?拿辦港澳通行證或者護照來舉例子,這個需求基本是大部分人都會需要的一個需求,政務中心這個網站的鏈接會藏的很深,不花點時間的人根本是一頭霧水,但是政務辦公人員根本不會給你做過多的解釋,更別提推廣什么的?去過政務大廳的人都知道每天辦事的人有多少,運營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鏈接找到放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面即可,這個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本地寶這個公司,這個公司大概有二十多個分公司在全國各地,每個本地的微信公眾號都是幾十萬關注量,由于沒看過別人后臺數據,但我估計北京,深圳的本地微信公眾號肯定是百萬粉絲。
所以我們在做本地微信公眾號的思維里面能不能把實用放到第一位?別人為什么要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對用戶有什么好處?吃喝玩樂只是消遣,絕對不能是本地微信公眾號主推的,美團對本地吃喝玩樂是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的,避開巨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貪大,追求大而全
還有一類微信公眾號本身的運營者是策劃出身,商業策劃,地產策劃之類的,運營過一些比較成功的商業活動,于是就做一個本地的微信公眾號,放一些商家的優惠活動,幫商家接一些策劃活動,這個生意可以嗎?無可厚非,當然可以做當然能掙錢,但是做到后來就會發現只能做商業策劃活動,商家開業,地產活動,酒會什么的,一場接著一場,最后算下來,只要有一個商家尾款沒有結賬,這個月白做還虧錢。
中國本地的商業大環境不好,有的時候商家欠賬可能是無奈可能是故意的,非要欠一點,這個錢你要的話耽誤自己時間,耽誤自己下一個業務,如果不要自己也難受,好歹是自己的辛苦錢,員工工資,公司利潤。所以就導致整個業務很累不掙錢,而且線上的業務一分錢沒掙到就覺得線上運營沒有用,慢慢就把自己作死了。
微信公眾號承載能力有限不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能做的,關于業務方向一定是有所取舍的,很多微信公眾號在運營的時候會有一個毛病叫感覺自己都能做,商業策劃能接,開業活動能接,慶典能接,廣告能接,代運營代銷售也能做。
什么都能做意味著什么都做不好,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個一定是本地微信公眾號要把握的一個原則。
個人本身并不喜歡線下業務做太多,一些看起來很掙錢的業務實際操作起來局限性很大。尤其線下業務得到結賬問題,會拖死一大片的公司。
三:不接地氣,業務離錢太遠
還有一大部分的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尤其是公司化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不愿意去接一些小業務,動輒就是幾萬上十萬的業務在接。大部分本地的微信公眾號做好之后就認為自己是一個當地有影響力的媒體,搞一些大型的策劃活動,只跟大的企業在一起合作,一次推廣的價格都是幾萬幾萬,其實很多小商家才是重點。
當年房地產形勢好,樓盤開盤就被搶,房地產開發商對廣告的投入都是百萬級一個月,自然一個小的本地微信公眾號靠那些巨頭的廣告費也活得不錯,甚至有些本地的微信公眾號劍走偏鋒,專門報道地產負面,掙刪帖費用。但是由于業務線太單一,樓市不景氣,自然就倒閉了,風光的時候年入幾百萬,倒閉的時候人走茶涼。
正是因為他們曾經一單幾十萬于是就有了一種“老子曾經闊過”的心態,不愿意跟一些小商家來做推廣,一單幾百幾千的看不上于是慢慢的粉絲就流失了,雖然數據很漂亮文章也能做到十萬加,但是基本屬于零收益。
當然還有很多本地微信公眾號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缺少堅持,在這里老九也就不一一列舉,在這里呢就針對這些失敗的原因提出一些關于本地微信公眾號自己的玩法。
玩法一:實用第一
把本地人們經常關注的政務信息,政務窗口搬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面,告訴一些不知道的人很多事情可以直接微信處理,只需要關注一個微信公眾號。多個部門的政務辦事都能解決,辦證,交通,戶口托管,公積金等等。
玩法二:社群圈子為主
避開美團,58這一類在當地某個行業滲透比較深的互聯網公司主推業務,假如你想做招聘會你就不能想著線上的招聘怎么做怎么做,再怎么做你也做不過58.你就要思考什么招聘形式是58沒法做,你能做又符合當地行情的。做旅游不要老想著優惠,圈子玩的開心讓跟你在一起玩的人更開心,更有人情味。如果你的社群圈子有幾十個忠實粉絲,足夠你開發任何業務。
玩法三:業務要接地氣
我一直認為房地產這個行業是虛胖是政策型企業,依靠地產而生存的企業要么有背景有關系能拿到訂單,要么就洗洗睡。小創業者你的眼光要盯著那些中小商家,我見過一個團隊專門給別人做設計跟微信代運營,一個商家一個月收費不到一千元,每個月固定客戶一百家以上,所有的商家都需要海報設計,都想通過微信宣傳自己企業,但是又不可能自己去養團隊去做,委托第三方,只要收費合理,你要知道如果在本地你有幾十萬的粉絲,幾百家固定的合作商家,想不成功都難。
玩法四:宣傳推廣要獨特
在運營本地微信公眾號的時候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好幾個類似于陳翔六點半那樣的視頻推廣團隊,也很多團隊自己本身在做。但是大部分都是做一段時間就洗洗睡了,一是成本高二是不會運營見不到收益,現在來說視頻推廣基本上是本地微信運營公眾號的標配了,在做視頻推廣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兩點,第一簡單可行易操作,第二快速變現。一定要在本地有自己特色的推廣宣傳方法,如果做不到以上兩點就不要輕易去做本地微信公眾號,自己產品都推不出去,憑什么幫客戶推廣呢?
未來5G到來,流量問題,訪問速度問題都不是問題,抓好這一波還有大機會。
玩法五:矩陣玩法,多賬號多地區
如果一個微信公眾號不能滿足自己需要的話,那就多申請幾個咯。不建議一個地區申請好幾個行業類的微信公眾號,沒有前途。因為你的賬號里面粉絲也是重合的,我倒是建議多個地區的同時運營。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這一類人數眾多的地區,不要太局限于某一個地區,世界是平的,你用三線城市的運營成本來運作一線城市的業務,同樣的套路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玩法六:快速變現
最短時間內開通流量主,很多公眾號的運營者覺得流量主會影響自己用戶的體驗,而且也覺得錢太少還不夠一個人工資,這就是典型的產品思維而不是流量思維,互聯網什么最掙錢,流量。但是流量是時間段的,用戶如果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之后,沒有在特定時間為你創造價值,基本上就是流失了。變現不一定需要用戶掏錢,點一下廣告,下載一個軟件同樣也是不少掙,思路一定要開闊。非得讓用戶花錢買個什么東西,這個早就過時了而且只會讓你的口碑越來越差。一定要有好的變現思路,而且新用戶進來之后第一時間互動變現,只有這樣整個生態才會是正向發展,才會越做越大。
當然運營本地微信公眾號思路跟玩法還有很多,比如跟商家一起做活動送東西之類的,當地搞一些活動大賽之類的,每個運營者肯定有自己獨特的運營方案,但是做本地微信公眾號,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不能快速變現,不能持續變現的產品,三個月還是原地踏步基本就可以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