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小程序,很多人會想到微信小程序,一款“跳一跳”游戲正式將微信小程序帶到人們的生活中。事實上,百度很早就推出了小程序,只不過當時并不叫小程序,而是輕應用。兩者概念是相似的,但是百度輕應用中途夭折,如今再次以小程序的身份回歸。
百度選擇切入輕應用的背景是,當時移動互聯網風頭正盛,到2012年底手機網絡各項指標增幅已全面超越傳統網絡,用戶由PC向移動端快速遷移,各軟件應用噴井式增長。百度要將昔日PC時代的優勢地位延伸至移動互聯網,確保移動入口地位,勢必需應時擴展。
輕應用承載了百度部分移動互聯網時期的戰略重責。但因百度輕應用一方面照搬PC的網頁應用,又因技術、網絡、流量費用等限制,使得用戶體驗差;另一方面,當時百度用戶基數難支撐輕應用爆發,對比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戶達8億,基本實現對中國移動互聯網人群全覆蓋,更重要的是,微信用戶粘性高。
種種原因使得百度的輕應用并沒壯大成巨人,百度也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現在,因AI重拾往日光輝,股價超越巔峰時期的百度二度回歸“輕應用”,但面對這片巨頭們都入局的競技場,是否還能分一杯羹還有待觀望。
百度小程序的入口在百度APP中,無論是iOS用戶還是安卓用戶,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即可進行小程序,或者在百度APP的“我的”-“常用服務”中。
先發者微信小程序,今年1月數據已達日活躍用戶數1.7億,上線小程序58萬個。自去年1月微信小程序上線,谷歌、支付寶、小米都陸續登陸小程序舞臺。
目前百度小程序還處在內測中,已經上線的有優信二手車。想要接入百度小程序,需要擁有百度賬號和邀請碼才可以,正式上線后限制可能就沒這么多了。
百度小程序的展示效果上與微信小程序有一定區別,目前還不清楚當前樣式是否已經是最終形態。未來在小程序市場,微信、支付寶、百度、谷歌和小米將會有一場廝殺。